2015年成都人最关心哪些民生工程?323条民生建议超4成市民关心交通出行
2015年,哪些项目可能被列入成都“十大民生工程”?自2014年11月下旬起,成都市政府目督办就开始公开征集2015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建议,为制定新一轮民生工程项目“任务表”做准备。截至今年1月6日,成都市政府官网已征集到323条市民建议。
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,在这300多条留言中,市民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交通、旧城改造、环境治理、教育等方面。其中,关注“交通出行”的达140多条,占据总数的4成多;紧随其后的是“旧城改造”,有59位市民参与了讨论。
市民最关注、最盼望、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究竟有哪些?华西都市报记者以建议为分析文本,梳理出市民的民生“心愿”,也为即将启动的2015年民生工程建言献策。
最热门关键词
143条建议关心“出行”道路建设居首位
“请给二圈层的青白江规划开通地铁吧。”“热切盼望67路公交回归!”“建议在北新干道和聚虹路交叉路口修建人行天桥”……无论是二圈层的市民希望地铁开到家门口,还是中心城区的市民翘首盼望公交车,都寄托着人们对2015年便利出行的新期许。
通过梳理323条市民建议可以发现,其中143条涉及出行问题,“行有所便”成为大家最热门的关注点。
细分143条有关便利出行的需求,地铁等轨道交通、公交车、出租车和道路建设都是大家关心的内容。比如,有市民希望自家小区外2015年能有社区巴士经过;有市民希望成都公交、出租车及轨道交通能“城乡一体化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143条出行建议中,有80条是对道路规划和建议提出的想法。市民李宁就说:“希望改造三环路草金立交,提高通行能力。”
“着眼大局”的人也不少,网友“冒烟的芯片”的建议是:把绕城高速和各条高速公路出城段变成城市快速路。他认为“取消绕城高速的所有收费站,将很好地解决出入绕城瓶颈问题,也极大地缩减了机动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,新增互通立交将变得十分简单。将各条出入城高速公路连接绕城快速路的路段也全面对社会开放,并增设大型社区、交通要道的出入口。由于没有行人、非机动车、红绿灯的影响,可以充分发挥高速路高吞吐率的优势,大大分流社会机动车流量,降低城市交通压力。”
最热忱的盼望
关心片区综合发展59人在说“旧城改造”
自“北改”后,成都于去年底又启动了“四改六治理”,要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城市品质。那么,现在问题来了。对于2015年的民生工程,市民在“旧城改造”上有哪些话想说?记者梳理发现,323条征集意见中,有59人不约而同谈到了片区综合治理。
“火车北站改造刻不容缓。”市民郑先生称,北站“脏乱差”的形象,完全与成都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不匹配。他建议尽快拆迁改造火车北站及周边大片区域。同时,网友王先生还谈到,改造火车北站应加快人民北路北延线的修建,尽快连通北星大道,打通断头路。
除了火车北站,另一个市民关注的片区是十陵。市民黄先生认为,十陵片区的改变,应从打通断头路和整治非法营运车辆开始,“工程车、货车、野猪儿四处招揽生意”。市民谭哥也说,十陵东村规划“高大上”,但现实离规划还有一段距离,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,东门是成都高铁通道,可以算作成都的门面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旧城改造”上,网友毛毛狗的建议获得了10余位市民点赞,他将目光聚焦到了簇桥。他说,簇桥古镇作为全省首批百个小城镇试点镇之一,却因产业低端、外来人口密集、治安落后等各种因素逐渐被边缘化。
如何改变这一现状?他建议,政府应在适当时机启动簇桥古镇的片区规划建设,首先下大力气改变片区基层治理环境,整治片区内的三无院落;其次加强如教育、医疗、市民活动中心等公建配套建设;再次是尽快运用“北改”中的居民自治工作法,启动片区内的老旧住宅改造,尽快整理出能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,彻底改变片区城市二元结构,将片区建设成为真正的新双楠。
最集中的呼吁
10余位市民建言盼着修建一座跨河桥
浏览323条建议组成的“市民心声榜”,有十余条不同市民提出的意见都在说同一件事——新会展中心江滩公园需要修座桥跨到对面的中和。
网友“图图妈”有无奈更有美好的向往:“每天走到小区后门,就想着要是有一座桥能通往对面公园该多好啊,我可以带我家宝宝去公园看看。”
市民周黎芹甚至提出建议:把城市屋顶绿化作为对开发商建设楼盘的硬性规定,做好防水和后期维护;因成都多为阴天,应该多种植鲜艳、开花的植物,天桥栏杆可挂、种鲜花点缀。
最温暖的建议
关注特殊群体一则建议引479人共鸣
一则“关于将残疾专职干部纳入编制”的建议引起很多共鸣,得到479人的评论响应,有15632次的点击率,成为323条建议中得到响应最多的建议,让人感觉关注特殊群体的温暖传播开来。市民李时认为,这则建议说出了成都市所有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心声。
在其他建议中,同样能看到对特殊群体进行关怀的期待。一则建议问道:残疾人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(公交车、地铁、轮渡等)能否全免费?
最贴近的建议
关注人居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不可或缺
环境污染、噪音污染、油烟扰民等人居环境改善的意见,新建公园绿地、健身场所、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,以及医疗、教育等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,在300多条建议中依然占有不小比例。
市民杨先生就改善空气质量发声,建议采取措施控制成都机动车增速,对黄标车加速淘汰,对出租车补贴费用每年必须完成2次治理(一辆出租车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10辆私家车),对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政府补贴费用鼓励车主到指定的维修点处理,加大对尾气排放超标车辆查处力度,对弄虚作假发放、骗取环保标志的企业单位及个人加大处罚力度等。
此外,一些看似“冷门”的建议也有人想到了。市民“徐老师”说,她有一个愿望,希望成都能够在公共场所严格禁烟。署名“李老师”的市民提到,由于私家车增多,一些老旧院落和单位宿舍内停放不下,有许多私家车夜晚被迫露宿街头,希望能增加路边夜间停车点。
加强对国家重点技工院校的支持力度、规范商品房物业管理、提升有线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等建议,也上了此次的“市民心声榜”。
最有“文化”的建议
期待小区环境改善写四字打油诗表心声
成都市东三环某小区居民的呼吁十分“响亮”,不少住户都表达了一致的心愿:盼着2015年小区周边的道路、学校、菜市场等生活配套设施能得到完善。
在这之中,一位以“业主”自称的市民写了首超过200字的打油诗表达自己的期盼:“三环之内,车流滚滚;出了三环,公交不见。”对比附近小区,“同为环外,首创绿地,人潮涌动,热闹非凡;灯火弥裳,分外好看,”回首自家小区,却是“人迹罕见,冷冷清清;星星点点,道路难辨。”
他总结原因,“大致有三——道路中断,出行不便;市场未建,买菜不便;学校遥远,教育不便。”并给出建议,“打通道路,互通有无;引入公交,方便上班;规划市场,买卖随便。”
最全面的建议
1人提17条意见2500字建言城市建设
从修通断头路到规划地铁、布局医院和学校、防噪减污、城市绿化、公交开行甚至手机信号覆盖,一位王姓市民提出的建议,无疑是“市民心声榜”上最全面的建议。
王先生的建议关系他所居住的新都区大丰镇片区,他提出该片区2015年应该在道路交通、医疗设施、教育配套、城市绿化和公共配套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,并一气呵成形成了17条意见,建言超过2500字。
以公交开行为例,王先生建议公交15路延时,或增开城区到大丰的公交车。他说:“大丰以东,家乐福一带,北延新居一带,我们就像广告上写的是‘黑马’,天黑马上回家,不然晚上8点就没有公交了。大丰没有出租车,火三轮生意爆棚。”
市民赵军也很用心,在提出建议前,他多次走访小区周围,搜集多人的意见,整理出6条建议后再“发声”。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殷航